许多家长认为,提前学习学科知识,能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优越感,对学习生发自信心,有助于下一阶段学习,真是这样的吗?
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搞“幼小衔接”,其初衷并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有些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这是对幼小衔接的功利化、狭隘化理解。当这些孩子升入小学,或许一开始确实熟悉部分授课内容,但这只是打了一个时间差而已。在学习上“揠苗助长”,今后可能反而阻碍孩子的成长。
近年来,我在大学课堂上尝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各小组汇报后,会有5分钟研讨,由其他小组学生评述。但是,一些学生谈得很好,一些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云,个别学生甚至一言不发。我不理解,点评同学的演讲有这么难以启齿吗?
一天上午,我在课上批评了一名不发言的学生。下午,这名学生就给我留言,解释自己不敢发言的心理原因:她的母亲是小学语文老师,提前教会她拼音及其他知识,所以她乐于举手回答问题。有一次,因为母亲教的内容与语文老师教的在细节上不一样(也可能是她自己出错了),发言被语文老师纠正,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主动举过手,甚至一度厌学。
当时,她已提前学习过了,所以兴致勃勃,一心想得到老师夸赞,没想到被泼了冷水。其实,不管她有没有回答正确那个问题,这种矛盾迟早会暴露出来。提前学习知识违背了客观教学规律,脱离了系统性的学校教学,那些提前习得的片面的知识,极有可能成为认知负担。
去年暑假,在做教育调研时,我接触了许多小学教师。据他们反映,那些在幼儿园提前学习拼音、加减法的学生,只是在入校一两个月内有优势。智力正常的学生即使没有提前学,在一个学期里就会赶上来。提前学习知识的学生,因为对知识缺乏新鲜感,可能丧失好奇心,上课走神不用心听讲,成绩反而不如没有学的孩子,结果伤害自信心。
许多家长认为,提前学能让孩子心理上产生优越感,有助于下一阶段学习。殊不知,提前学的危害是潜在的、不可控的,通过提前学获得的所谓自信是虚假的,由外力强加的。一旦出现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反差,孩子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封闭自己。
雨茂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2月03日 08 版
孩子幼小衔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