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能力,一直都是坊间热议的话题。在很多场合,记者们向这些企业提出的问题,多与本土品牌尤其是新势力的营销势头、汽车配置(包括智能化)等相关,某种意义,这让传统豪华品牌接受采访统一出现了被动局面。
上海车展前一周,宝马集团大中华区CEO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在北京与媒体交流。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今年宝马高管第一次完整阐述宝马的中国战略,也即以创新为核心、以本土化为根基、以安全为底线的战略升级路径。他的系列发言,可以提炼出一以贯之的中国创新公式——商业成功=宝马基因+系统性创新+产品攻势+开放合作。
不仅是对即将到来的车展,也对宝马未来几年的发展,高翔明确表示要坚守“宝马道路”。
宝马基因的映射
采访中,高翔多次表示“我们不会改变宝马的核心DNA”,而是坚持宝马的独特调性。那么,宝马基因到底意味着什么?百年的发展历史,意味宝马基因一定是立体而多维的,很难简单概括。但是,高翔阐释,宝马基因在企业运行和产品设计思想上的映射关系。
他说:“宝马之所以是宝马,正是因为其卓越的驾驶乐趣”。 马力易得,驾趣难寻。宝马的驾驶乐趣,意味着没必要追求屏幕数量、硬件堆料、大屏等,采用“直觉化“逻辑,不需要专门学习适应。专门的安全团队已经证实,这些娱乐设备对驾驶注意力存在干扰作用。
高翔也重申了L2系统的核心原则:一切以安全与责任为首要前提,驾驶员必须全程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既然L2是“辅助驾驶”,那么宝马的“驾驶在环”理念,实际上就提出了宝马版的辅助驾驶方案。比如BMW 5系(配置|询价)的眼神变道功能,需要驾驶员的眼神确认后方可执行变道,确保方向盘的控制权始终在驾驶员手里。
高翔对于宝马服务方向的表态非常大胆,“我们专注于服务热爱宝马的用户,而非取悦大众市场”。大众对宝马的看法不是最重要的,认同宝马品牌基调的用户更重要。取悦所有人在大多数时候无法做到,但只要坚持宝马固有属性,就能与用户产生共鸣。
而所有这一切的基石是安全。高翔强调,安全是宝马底线。当马力和速度提升的时候,潜在风险提高。智能化能够提升出行体验,但操控和稳定性不可忽视。自然,这两者也是宝马的拿手好戏。高翔坚称,不仅燃油车宝马的驾控优势明显,电动车领域宝马仍然能打驾控牌,驾控也是宝马百年来的立身之本。
所以,宝马之所以没有急于推出任何一款产品和新技术,这样的做法在外界看起来有点慢,其实也是出于谨慎安全的考虑。据悉,在自动驾驶实车测试中,宝马完成240万公里全球测试,新5系上搭载的L2+系统在中国400多个城市累计测试超13万公里,并针对中国市场完成100多次功能版本更新,进行了超过2000项本土化调试。
业内现在的共识是,哪怕建立世界模型,产生的虚拟驾驶数据,用于训练驾驶系统,其模型相对于真实物理世界,不仅可能产生偏差,而且数据的精细程度,可能相差两个数量级。这意味着数字虚拟测试,不能替代实车测试,至少现阶段不能。
宝马从一开始测试的时候,就坚持实车测试为主。事实上,宝马在传播路径中不提虚拟测试一事,这个工作他们肯定做了,效果评估的情况外界无从知晓,但高翔只强调实车测试数据,意味着宝马的认知和态度是基于实际的真实世界。
测试是开发进程的一环,但往往不是最后环节,因为可能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设计。高翔补充,新技术应用必须通过严苛验证,这也是宝马百年造车哲学的根基。企业基因就是决定了做事的方式和风格,不断漂变的做事法则,意味着基因传承尚不稳定。
新世代技术群驱动
基因,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在过去的100年,宝马不断寻求大的创新机会,完成技术跃迁。在高翔看来,“宝马不会躺在功劳簿上”。新世代技术群,就是宝马对百年新机遇做出来的回答。“新世代不是渐进式改进,而是系统性创新。它代表宝马从‘机械定义’向‘软件定义’的跨越。”
“新世代”源自德文“NEUE KLASSE”。宝马将“新世代”的内涵焕新,就因为开发的工具变得更强大,宝马敏感到这一点,并运用了它们。涵盖全系产品的设计语言、技术架构变化,软件开发手段的升级,都能带来用户体验的整体升级。新世代不是一款车、一个技术或者一个平台,而是拥有全新设计、全新软件架构、全新数字化交互体验。不是渐进而是跃进至全新境界。
宝马新的纯电车型,采用新的E-E架构、燃油车融合智能电驱技术。未来所有新产品特征,都有“新世代”标识,代表宝马的系统性创新。
在上海车展上,宝马的工作将是向用户阐明“变与不变”的逻辑: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驾驶本质。经典设计元素因新的技术力量而产生智能化演变。
新世代技术群的爆发,让宝马发动了史无前例的产品攻势:计划未来两年内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20款新车,其中新世代车型(NEUE KLASSE)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它们中的一些新品,将集成四台高性能“超级大脑”,算力提升20倍,支持AI驱动的用户体验和场景化功能。设计语言上,上海设计团队主导的“新中式豪华”融入东方美学,例如竹纤维复合内饰板、水墨动态界面等,兼顾可持续性与文化共鸣。
宝马始终坚持,纯电、燃油及混动车型共享同等智能化水准,客户有选择权。而且不因动力不同,而丧失享受先进技术的权利。
据了解,2026年,沈阳iFACTORY将启动新世代车型本地化生产,首款国产测试车已于2025年3月下线。
本土化合作共赢
对于中国市场的态度,宝马始终如一。“中国不仅是最大市场,更是创新策源地。”中国四大研发中心覆盖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南京诚迈科技“全华班”团队主导软件开发,实现“中国速度”与德国严谨的平衡。
高翔透露,宝马正以开放生态加速技术融合。宝马与华为共建鸿蒙车载生态,联合阿里开发大语言模型交互引擎,2026年新世代车型将确定首发搭载定制AI引擎。围绕沈阳基地,本地供应商高达460多家,芯片等关键零部件逐步国产化。第六代大圆柱电池联合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研发,能量密度提升20%,成本降30%。
鉴于目前复杂的国际局势,高翔还特意提到,宝马的全球部署,以在地化生产为主。当年X5(配置|询价)的国产化,现在看来颇具前瞻性。
在未来,宝马将继续保持技术中立和开放态度不变。同时支持纯电、插混、燃料电池等多技术路线,避免“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豪华不仅是历史积淀,更是持续创新”。强大的本土供应链与合作伙伴、源源不断的人才体系和稳固的市场基盘,给了宝马持续创新的牵引力
从沈阳工厂的AI质检到上海设计的东方美学,从V2X车路协同到生成式AI座舱,宝马正以“中国创新方公式”重构全球化车企的竞争逻辑——唯有深扎本土,才能在全球变革中立于潮头。
“家在中国不是口号,而是将创新基因植入本土土壤。”高翔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