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有不同的风景与文化,每个地方的书店也有不一样的性格和内涵。在渝中区,就有这样一个书店,将书籍做成剧本杀,在游戏中增进参与者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把书本延伸成为活起来的产品,让阅读无处不在。前天,是“世界读书日”,记者带大家一起走进“时光里”,一起徜徉在母城的时光里。
承载城市记忆的书店
从最初开在大剧院的时光里书店,到山城巷中的时光小铺,再到去年在金马小学旧址里新开辟的山城·时光里图书馆,李柯成一直没有离开渝中区。作为“时光里”负责人,这个在渝中区长大的重庆崽儿,渝中母城的历史和文化不断赋予他灵感。他想把时光里做成一间承载城市记忆的书店,更生动地讲述山城故事,打造一个立体的重庆。
李柯成致力打造的书店,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阅读,更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还能吃,而且都是满满的重庆味道,他希望让进店的读者立体地阅读重庆这座城市。于是,他将店里书的种类从2000多种减少到130种,只卖与重庆相关的书籍、文创,甚至还有酸辣粉、沱茶、老荫茶。
时光里倡导的立体阅读
2018年,时光里发起众创,出版了《故城时光》,收录上百篇由普通重庆人写的真实故事,让读者都来参与创作和这座城市相关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不务正业;2020年,“时光里”从大剧院走出来,在山城巷开创了新的空间时,有人说这样大胆的扩张有很大风险。但李柯成想的是,让书店文化无处不在,真正融入重庆市民的生活。
这也正是时光里倡导的立体阅读——在他看来,书店的功能,是建立知识与人的连接。“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只要具备善于观察和吸收的习惯,随时随地都可以在阅读。因此,时光里的每件产品,都是一本书,只是体量大小的区别。比如书店出售的四款沱茶,上面都有时光纪事,讲述一段重庆的历史或有趣的小故事,从内而外传播文化,让进店的读者能立体地阅读这座城市。
《故城时光》改编为剧本杀
李柯成说,每个人都有阅读习惯,只是方式不一样。当下大家更青睐有声书、视频,这并不是一个消极的现象。“虽然我更爱纸质书,有的坚守也值得赞美,但更多应思考如何顺应这个时代。”于是,除了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时光里还联合剧本杀创作团队,把《故城时光》改编为剧本杀,6月将正式推出。在游戏中增进参与者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在他看来,这属于一种学习型社交,把书本延伸成为活起来的产品,让阅读无处不在。
此外,在山城巷金马小学的时光里图书馆,还新设置了共享书架:市民可以将闲置或希望分享的图书带来,与其他阅读者共享读书的乐趣。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受访者供图
书店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