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郑州信息港!

今天是 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守护南方生态屏障 建设一流创新平台

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带分布有世界同纬度带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库,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为南方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的不合理矿产资源开采方式,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矿山,留下了一个个“伤疤”,产生了一系列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2019年2月,在自然资源部的关怀下,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获批设立。创新中心成立3年多来,围绕广西及南方石山地区矿山生态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工程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破解了有色金属矿山污染治理、矿山地貌景观重塑恢复等诸多现实难点问题,进一步补齐了广西的生态修复技术短板,同时远赴湘、黔、滇、粤等周边省份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服务百余次,实现间接经济效益超10亿元。 

首创“1+4+N”共建模式  打造矿山修复创新高地 

虽然作为自然资源部首批及西南地区唯一一家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中心,没有经验可借鉴,但是在建设模式上,创新中心敢为人先,确立了“1+4+N”的合作共建模式,即以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为依托单位,以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为共建单位,在目前引入的34家合作单位支持下,围绕既定目标,全方位整合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创新要素,共同开展矿山修复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共享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创新中心联合合作单位开展了基于光纤分布式危岩稳定性监测技术等12项研究和30余个生态修复项目,举办了学术研讨会议10余场,促进了区域矿山生态修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要求 建设一流创新平台 

自然资源部、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创新中心的建设,多次专题听取汇报,给予全力指导。创新中心不负重托,确立了“技术一流、应用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四个一流的创新平台建设标准。 

创新中心自建设以来,就以解决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保护的突出问题为核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确立了有色金属矿山土地资源修复与利用工程技术、充水矿山矿井水高效利用与水资源修复技术、矿区水资源安全评价与预警技术,以及矿山地貌景观重塑恢复技术4个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创新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行转化的代表性技术成果10余项,包括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阻隔净化材料、岩溶区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库生态恢复技术、基于“关键隔水层”矿区水资源保护技术、西南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整合逾2万平方米的微生物实验室等及一大批先进设备,新建超净实验室1个,生态修复实验室1个,3年新增30万元以上设备55台,具备2600余项涉及多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真正实现了“技术一流”。 

技术只有转化为应用才能实现其目的。创新中心建设以来也实现了“应用一流”,目前已在广西恭城、南丹,湖南临武,四川昭觉,云南宣威等多地实施了10余项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产出直接经济效益超2亿元。其中以绿色、经济的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开发的木质纤维-天然矿物质插层耦合的多重金属长效钝化材料,已应用到南方地区60多个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程后,解决了重金属污染土壤难以长效修复的难题。这些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幅度改善了项目区的环境质量,解决了一批环境生态修复问题,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成效惠及广西及四川、湖南、云南等周边省份,逐步实现了“立足广西、辐射周边矿山修复”的定位目标。 

要真正实现技术创新,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创新中心设立了技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在袁道先、王双飞、刘耀林多位院士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其中省部级以上(含)高端人才8人,高级职称113人,博士65人,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研究生以上学历达80%,同时确定了4个高层次、多学科、优结构主要创新研发团队,形成了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活力旺盛的研发团队。“人才一流”创造出了一流业绩。 

技术、应用、人才需要一流的管理,为了能实现“管理一流”,主管单位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的创新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立由依托单位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管理委员会,三院士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运行管理设置技术服务部等4个部门。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管理办法》等9项管理规章制度,机构健全完善,运行科学高效。 

强转化应用,服务南方创效益 

创新中心创建以来就将重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针对广西及西南地区历史遗留矿山众多,创新中心加快谋篇布局,瞄准矿山企业现实需求,有的放矢,建成和储备了一批实用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在南方地区落地生根发芽。 

三年多来,创新中心加强技术推广转化并形成示范效应。累计服务矿山地质环境修复200余次,在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甘肃等地实施90余项创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业务总收入逾1亿元。研发新产品新技术11项,获得授权专利8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项13项,出版重要专著9部,制定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指南11项。针对南方石漠化特点进行综合治理,形成岩溶峰丛洼地地区土地整理与生态产业协调等4种可复制推广的治理模式。 

一系列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让昔日遭破坏的地球“伤疤”重新披上绿装,污染土壤得到修复治理,石漠化蔓延得到改善。这些新技术新成果为脱贫攻坚、群众致富和产业振兴乃至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王朝胜 莫佳蓉 黄佳)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郑州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为进一步拓宽党建工作思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11月19日上午,范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欣带队一行7人,前往范县公安局交流学习。干警们实地参观了县公安局党建活动室,全面了解县公安局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经[全文]
    2024-11-23 02:00
  •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家税务总局常州市武进区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围绕常州市“1028”产业体系建设,完善“一企一策”税费服务机制,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增能,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全文]
    2024-11-20 02:00
  • 为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窗口和为民办事岗位服务行为,落实落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福建泉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政务服务窗口及为民办事岗位服务质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全文]
    2024-10-22 02:00
  • 为提升基层群众防非反诈能力、展现金融为民新风尚,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象山监管支局、象山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民生银行宁波分行联合多家金融机构,精心策划开展“消保登岛 渔海同乐”系列活动在象山大坦村和人民广场圆满落幕。据悉,本次活动积[全文]
    2024-09-24 02: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郑州信息港 zz.sc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